宿城疾控提醒:当心,这些呼吸道常见传染病!
随着天气日渐寒冷,气温变化较大,呼吸道黏膜抵抗力降低,已到呼吸道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室内外温差大,人群活动减少,身体抵抗力下降,并且室内通风较少,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呼吸道病原体有很多种,除了流感病毒外,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也较为常见。为了您和家人、朋友的健康,宿城疾控提醒您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可以降低呼吸道传染病感染、传播风险。
需要重点防范的呼吸道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呼吸道外的各种病症。临床表现为比较明显的全身症状: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 还可出现肠胃不适。流感病毒对于所有人群都是普遍易感的。但是5岁以下儿童、65岁以上老人、孕妇以及患有自身免疫系统、慢性呼吸系统、慢性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系统等人群,感染后重症的风险较高。儿童,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年龄<5岁的孩子(尤其是<2岁)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冬春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等集体机构易发生聚集性疫情。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合胞体RNA病毒,是引起婴儿肺炎及细支气管炎、儿童发热性支气管炎的常见病原体,还能引起较大儿童和成人的鼻炎、普通感冒等症状。大多数健康的儿童感染后,呈现轻症及感染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随着病情发展,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喘息、烦躁不安、食欲减退等,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呼吸道合胞病毒各年龄段人群均可感染,高危人群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有“冬季婴儿杀手”之称。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是造成婴幼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的首要因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尤其对早产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幼儿造成的疾病更重。
腺病毒呼吸道感染:腺病毒是一种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儿童4%-1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腺病毒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寒战、头痛和肌肉酸痛等,临床上可能还会出现咽喉炎、咽结膜热、肺炎等表现。另有部分型腺病毒可引起婴儿和学龄前儿童胃肠炎,导致腹痛、腹泻,甚至肠套叠。腺病毒感染一般属于自限性疾病,免疫力正常的人群病程在7天左右可以自愈。腺病毒感染主要在冬春季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中暴发流行。
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的途径主要是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
1.飞沫传播:呼吸道传染疾病很可能会通过病人的打喷嚏、咳嗽等飞沫进行传染,如果接触到了患者排除体外的飞沫,很可能会传染给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2.空气传播:当空气里面出现了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很可能会通过空气传播,如果吸收到了被污染的空气,可能会引起呼吸道传染。
3.密切接触传播:如果长时间与患者密切接触,也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道传染病。除此之外,也包括间接接触等传播方式,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部分病种隐性感染者也可以作为传染源。
预防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科学佩戴口罩
感染者佩戴口罩可以阻挡病毒在空气中的播散,健康人群佩戴口罩能够减少病毒的吸入。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外出或与其他人员接触时应佩戴口罩。
需照顾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者、与其同处一个房间或近距离接触时也需佩戴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进入医院、诊所和其他密闭场所时,也建议佩戴口罩。
2.注意手卫生
手是发生传染病交叉感染的重要媒介,注意手卫生是防止病原体通过接触途径传播的重要措施。
外出回家后、饭前便后、接触眼、口、鼻前均要洗手。
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洗手方法(七步洗手法),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双手至少持续20秒。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使用质量合格的手部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3.遵守呼吸礼仪
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可将流感等呼吸道病原体随呼吸道分泌物以飞沫、气溶胶的形式扩散到周围空气中,周围人吸入后可发生感染。因此,当要咳嗽或打喷嚏时,头应远离他人,背对他人,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
无论是否发病,均应使用纸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如来不及,可用衣袖内侧遮住口、鼻,如不恰当的使用了手遮挡,则应及时清洁双手。
4.经常通风换气
通风换气是稀释室内病原体浓度的简单、方便、经济措施。
在外界温度适宜、空气质量较好、保障安全性的条件下,可采用全日开窗的方式进行自然通风。在寒冷天气,也尽可能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5.增强机体免疫力
在日常生活中,平衡膳食,足量饮水,作息规律,保障睡眠,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6.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对于有疫苗预防的呼吸道疾病,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应积极接种相应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7.及时就医
密切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异常症状,根据情况采取居家休息、服药或及时就医等措施;若病情加重时,应立即就医。到医院就诊开药时,做好自我防护。注意戴口罩,回家后要认真洗手。
艾滋病防治知识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它是一种病死率高、传播隐蔽、传播速度快,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预防的传染性疾病。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生活接触:主要发生在异性恋和男男同性恋之间,性伴侣越多、感染的危险越大。
2、经血传播:凡是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的都属经血传播。特别是共用注射器吸毒,使用不洁针具输入没有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
3、母婴传播:被HIV感染的孕妇,可在妊娠期间把HIV经胎盘传给胎儿(宫内感染);也可在分娩过程中,受到母血或阴道分泌物的污染而被感染(产程/产道感染);还可以通过母乳喂养而感染(产后感染)。
4、其他传播途径:器官移植,如肾脏、肝脏、心脏、皮肤和骨髓移植以及人工受精等均可引起HIV感染;偶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实验不慎而导致感染的报道。
什么情况不会引起HIV的传播?
1、呼吸道(同室工作、学习和生活);
2、消化道(共同进餐、共用餐具等);
3、日常生活接触(握手,拥抱,游泳,共用马桶、浴具、办公设备、餐具,接触患者的衣被、卧具、钱币等一般生活用品)
4、汗液、泪液、唾液、尿液;
5、蚊子叮咬;
6、家养动物抓、咬伤。
性病防治知识
性病是指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包括梅毒、淋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值得注意的是,性行为是性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但不是唯一传播途径,性病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间接接触传播。
常见五种性病:
1.淋病
淋病的发病机制是淋病奈瑟菌入侵人体,造成感染生殖和泌尿系统导致。淋病的潜伏期较短,一般为3天,不会超过一周。患有淋病的孕妇分娩时其产道分泌物可感染新生儿,引起淋菌性结膜炎。具体症状表现为尿路口和女性阴道产生充血并红肿,有脓性分泌物渗出。淋病的处理办法一般是进行杀菌治疗,包括外用杀菌软膏与内服抗生素,主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大观霉素和多西环素。
2.梅毒
梅毒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起,相比淋病而言是一种慢性的传染病。梅毒有隐性梅毒、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和胎传梅毒之分。一期梅毒在感染后的三周后发作,而二期梅毒一般在感染后的第3~4个月才出现,三期梅毒危害极大,累及全身器官,出现于感染后的一至两年左右。因此,建议在早期阶段就介入治疗,一般采用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手段进行治疗.
3.尖锐湿疣
相信大家对HPV(人乳头瘤病毒)都不陌生,尖锐湿疣就是由HPV病毒感染引起的。潜伏期比较长,可达到三个月。尖锐湿疣的症状表现在皮肤表面,例如长小丘疹等,可在生殖器及肛门部位出现乳头状、菜花样的赘生物。尖锐湿疣以性传播为主,皮肤接触尖锐湿疣患者的病变部位及其污染的衣物和用品等亦有可能造成传播。新生儿可通过尖锐湿疣孕妇的产道而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治疗一般是利用药物或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治疗后需定期复查以发现和处理复发。
4.生殖器疱疹
由疱疹病毒HSV的感染引起,潜伏期在3-5天左右,临床症状是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并伴有疼痛感,严重的会出现全身发热、肌痛、头痛等症状。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在分娩时如出现生殖器部位水疱或皮疹可传染给新生儿,严重甚至会导致新生儿死亡。生殖器疱疹一般通过口服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药物能改善甚至消除临床症状,但可反复发作,若皮肤表面炎症严重也可伴用抗生素。
5.生殖道衣原体感染
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以生殖道部位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新发感染病例为1.27亿。据报道,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后有高达80%以上的女性和50% 以上的男性患者表现为无症状感染。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不良结局:1).盆腔炎:女性上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炎症:主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 脓肿、盆腔腹膜炎、盆腔脓肿等。2).附睾炎:附睾炎并发症,包括附睾睾丸炎、慢性前列腺炎。3).不良妊娠结局:流产、早产、低体重;产道感染。
6.性病防治
1、洁身自好,避免发生多性伴及不安全性行为。
2、采取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质量可靠的避孕套;
3、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4、尽量不输血,尽量不注射血制品,有生殖器可疑症状时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5、配偶得性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期间最好避免性生活,需要时使用避孕套;
6、做好家庭内部的清洁卫生,防止对衣物等生活用品的污染,如勤晒勤洗被褥、患者内衣裤不要和小孩的混在一起洗,大人与小孩分床睡、分开使用浴盆、马桶圈每天擦洗等。
传染病相关问题可详细咨询:0527-80970179,0527-84562696,0527-8097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