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区政府:
2024年,宿城区司法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强化公共法律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打好法律服务组合拳,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宿城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现将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抓好统筹协调,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依法治区职能作用。扎实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组织区镇村三级党组织负责人1086人参加述法活动17场,实现述法全覆盖。深入开展法治建设督察工作,将法治惠民实事项目与18个创新创优项目相结合,创新实行“两函一单”模式,发送提醒函37份,整改回复率100%。二是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协调推进高风险败诉、复议纠错案件化解,2024年受理复议案件163件,结案146件,直接纠错8件,1件案例入选市中院与市司法局联合新闻发布会十大复议应诉典型案例。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跟踪14个执法突出问题整改情况,全面提升行政执法质量效能。三是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事前甄别机制,与区发改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规范性文件政策清理的工作安排》,牵头对2023年12月前现行的歧视和区别对待企业的各项规定开展清理,废止政策类文件5件。创新联合执法制度,编制《联合执法检查事项清单》,对涉及多个执法主体的相关行政检查事项进行“一件事”集成,大幅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四是加快法治社会建设。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全区各责任单位开展民法典、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活动326场,惠及群众60余万人,建成宿城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24年累计接待省市区参观学习17场次500余人次。全面开展法治薄弱村整治,在制度框架搭建、挂村挂钩、督促指导等方面协同发力,2024年10月顺利通过省法治薄弱村(社区)验收组验收。建立覆盖全区涵盖各类重点普法对象的公民法治素养观测点5个,建成宿城区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融“法”于景探索打造牛角法治文旅线,获省司法厅宣传推介。
(二)加强风险防范,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选聘16名司法协理员,全力提升司法所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和水平,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司法协理员制度试点工作举措先后被省司法厅推介。新设物流行业、保险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15个镇街调委会均入驻镇街级社会治理中心,2024年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144次,调解案件9859件,其中公调对接调解成功590件,涉及金额900余万元。全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70人,安置帮教对象2006人,后续照管对象48人,聚焦智慧监管,使用声纹核验系统抽查50余次,抽查人员400余人,筑牢 “人防+技防”安全墙,严防矫正对象脱漏管。严格执行“必接必送”制度,开展“黄丝带”专题活动15次,帮助教育300余人次,助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
(三)抓好法律服务,深入践行法治为民。成立全市首个涉外法律服务团,加强宿城区涉外法治建设。着力推动村居法律顾问参与基层治理,95名法律顾问在全区160个村(社区)“挂牌上岗”,累计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3794余次,处理涉及村(社区)的重大敏感性、群体性案件84次。完善法律援助人员名录建立、卷宗质量评估、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和“援调对接”等工作机制,2024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780件、法律帮助案件665件,为困难群体提供“上门服务”10余次;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18件,涉案金额500余万元;与法院和仲裁部门协作配合速办欠薪纠纷百余件,追回薪资近300万元。组织律所与重点企业结对,组建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服务团,对全区180余家重点产业链企业、240余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法治体检”,为企业、商户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纠纷调解、化解风险等法律服务300余次。
二、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司法局党组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法治建设作为本单位年度工作重点,由党组书记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普法宣传等方面工作。
二是压实主体责任。司法局党组书记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自觉承担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着力落实好《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主要负责人带头学法,模范用法,提高全系统学法守法水平,自觉执行廉政规定,严格落实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
三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结合局机关业务及工作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和法治能力。组织开展全区法治建设专题培训班,提升党员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将法治思维融入日常工作流程。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有关规定,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各类业务法规的学习,全面提高司法干警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法治建设未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法治建设工作与中心工作结合力度需进一步加大,重点部门、重点领域缺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项目和工作做法,链条式的可供观摩的项目群还需进一步打造,创新项目推广力度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不高。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提供的服务形式较为单一,无法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四、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计划
2025年,宿城区司法局将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聚焦“走在前、做示范”重大要求和“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等重大任务,紧紧围绕法治宿城建设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突破攻坚年为总抓手,守正创新,奋勇登攀,为宿城区打造全市“第一窗口”和门面担当贡献法治力量。
(一)构建行政争议化解新格局。提升复议质效。深入开展行政复议质效提升三年行动,完善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机制。开展“复议听证进基层”活动,切实提升行政复议的知晓度和影响力。凝聚法治合力。建立法检司“三位一体”复合化解行政争议模式,探索形成预警预防、联调联处、风险研判的工作制度。加大公职律师行政争议案件调解参与力度,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严格审查流程。全面落实镇街合法性审查全覆盖工作,推动各地各部门将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行政规范性文件、一般行政性发文、政府合同等纳入合法性审查范围,实现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平稳运行,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发生。
(二)突破公共法律服务新高度。推动服务覆盖。持续实施公共法律服务广覆盖行动,推动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全面建成并实体化运转,强化省公共法律服务融合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体机效能发挥,扎实推进远程公证服务点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园区探索新建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推行涉企法律服务清单化机制,为企业提供“定制式”法律服务。推动各部门有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结合自身职能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激活人才力量。整合村(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资源,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法律志愿者等后备力量,建立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三)开启法治宣传教育新篇章。丰富普法载体。发挥“宿小司”普法品牌效应,广泛开展“普法+”系列宣传活动。扎实用好牛角法治文旅线、红色法治文旅线,铸造“1+N”法治文化新地标。扩大普法群体。结合特殊时间节点,有计划地组织全区机关干部、社区群众、青少年学生等不同群体参观基地,全面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使用率和法治文化传播率。创新普法方式。持续开展“庭审释法”进村居、社区活动,选取贴近群众生活、多发、易发类典型案件,将庭审现场搬到群众身边,通过“审判+说法”的形式,引导居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四)筑牢基层安全防线新堡垒。提高调解质效。完善人民调解队伍管理制度,加大对专职调解员的培训考核力度,全面提升调解队伍专业素养。不断丰富人民调解工作宣传手段,推动群众进一步了解、支持、参与调解工作。加强矫正管理。深入实施社区矫正质量提升两年行动,推动社区矫正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加强社矫专干日常管理,筹备“大练兵大比武大培训”活动,推动基层社矫工作人员执法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提升基层建设。以全省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优化年”为契机,在阵地建设、队伍建设、职能履行上加大对司法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指导力度,进一步发挥司法所作为基层党委的“参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