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洋北街道坚持产城融合发展定位,聚焦绿色建材、纺织服装、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积极探索“链村联建”新模式。
组织联建“结对子”,夯实“联”的基础。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促、供需相接”,全面梳理产业链企业情况、村居资源优势和村民就业流向,按照“一链多村、一村多企、多链多村”等,编排“链村联建”可行路径,推动链上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与共建村劳动力、物流等“双向匹配”,健全原料供应链、开发用工资源、打通助农渠道。累计9个村党支部与服装家纺、绿色建材、板材家居等产业链28家企业党组织签订结对协议,13个强村助企项目纳入“链村共建、多方共富”蓄能池。
人才联育“架梯子”,点燃“联”的引擎。建立“互联、互培、互动”人才共育机制,通过选聘名誉村书记、产业链联合党委“特邀委员”等“双向挂职”方式共商共建;围绕缝纫、电焊、物流直播等产业需求,创新劳务用工、技术人才等“订单式”机制,引入技术院校、培训机构等4个,分层分类培育本地产业工人10个;聚焦产业淡旺季、项目引培建等,创新实施“共享员工”行动,推动村居成立人力资源公司、物业公司等,就近就便安排员工临时入职,累计输送特殊工种用工3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发展联手“铺路子”,强化“联”的动能。围绕村庄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困境群体帮扶等排定联建项目,先后推动N个村木材收购加工产业集聚发展、盘活5处废弃厂房校舍建设配套物资包装基地、铺设村组道路6条,设立贫困助学点、成立物流车队等12个,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超200万元;创新“活动轮值”机制,定期开展“链村联建”座谈会、主题党日活动、观摩学习等,引导村民群众支持企业发展,积极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80余个,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形成“链村共益”良性循环。